不上前世的高铁,但较之水运马驼不知快了多少?
只要常备大军稳定,不需几年,一旦任何地方出现动乱,大军就能做到朝发夕至!
到时候,掌控南北就不再是难事。
上辈子总有人说,大明亡于迁都,如果当时大明国都还在应天,就不会有叫门天子的事。
亦或者说,崇祯若是从北京撤到南京,还能与建奴分庭抗礼,至少也能学南宋苟安一隅。
苏谨觉得,这话对,也不对。
当时的大明,除了赶上小冰河期这种天灾年代,
最主要的原因是,无论朝堂还是地方,早已经烂在骨子里了,和国都在哪里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要不是边军将领养寇自重,建奴算个嘚儿。
别说占去大明的江山,没吴三桂开关放人,他们还想进京城?
大明之亡,那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天灾人祸、朝廷腐败、土地兼并,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绝不是迁都那么简单。
如今随着苏谨到来,他相信只要朱棣愿意听他的,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
也许有一天大明还是会结束,但绝不会是因为屈辱。
在朱棣的心里,只要谨弟同意这事,那一切都好办。
他倒不至于畏惧苏谨,而是想要做成这件事,没有谨弟的协助,那可就太难了。
“陛下,营造新都的事先不要露出口风,这些年先加紧铺设铁路,铁路线一成,迁都之事就可以提上议程。”
“知我者谨弟也,我也是这么想的。”
朱棣想迁都,一方面的原因,固然是要限制江南官员势大,避免重现南北榜案那样的事端。
另一方面,是他看到了海峡对大明的重要性。
在他的心中,对大明未来的海峡控制,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
迁都以后,以北平为核心,通过天津卫、威海卫,牢牢控制朝鲜半岛以北的海峡,保障大明边疆无忧的同时,还能把触手伸的更长。
而南方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