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万人口,虽然是港岛有名的穷地方,约70%的人口都居住于公共房屋中,连带该区的住宅和工商业大厦租金,都仅是港岛市区的一半。
但是三千五的总人口,是不是也太少了些?
难怪入眼所见,是如此的荒凉。
不过很快,王鸿煊就反应了过来。
他记得前世的港岛屯门区,实在六十年代才开始发展。
并且这种发展主要还是港府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公共屋邨来安置收入可怜的底层港岛居民。
屯门区初期以住宅及工业双功能发展模式为主,然后才发展成为了一个以自给自足为理念的新市镇。
换句话说,在六十年代前,屯门区属于真正的农村,别说人口和工厂了,就连一个像样的城镇都没有。
“不过这样也好。”
“正因为屯门区什么都没有,鸿远集团才能在这里随意发展和改造。”
“只要自己的工业园计划完成,那么这屯门码头区域,必然能发展成为一个独属于王氏家族的工业城镇。”
“届时,自己在港岛的影响力,绝对能获得大大提升,哪怕是港府想要动自己,也需要慎重三思才行。”
实体工业大亨的影响力,绝对不是地产大亨能够相比的。
因为每一个实体工业大亨的背后,都站着成千上万,乃至是几十万的工人和工人家庭。
就像后世弯弯富士康一样。
为什么富士康的影响力那么大?
因为他的规模太大,手底下的工人太多了。
尤其是在国内,往往一个富士康的工厂区就有一个城镇大小,里面有着几万,乃至是十几万的工人。
一家工厂的分厂,就能为当地部门解决这么多的岗位。
你说当地部门能不供着吗?
同样,如果王鸿煊手下有十万工人,那就相当于几万个家庭,影响力完全能覆盖港岛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如此庞大的工厂规模。
这么多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