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老者并未被群情激愤冲昏头脑,他轻描淡写地说:“造反暂且不论,但这科举之事,我等自有应对之策。诸位可知书籍多少钱一本?”
众人对书籍的价格议论纷纷,均猜不准,直至崔家老者揭晓答案:“每一本书籍大约售价五两至十两银子。”
“这么便宜?!”众人惊愕不已,难以置信圣人之道竟如此低廉。“礼崩乐坏,这岂不是意味着更多的泥腿子能接触到圣贤之学了?”
崔家家主笑而不语,最后指出:“五两银虽不多,但对多数人家而言,已是半年食宿之花费。如今民间稍有余裕,不少家庭会为子女购买书籍。因此,我等需从控制书籍流通、教育入手,防止底层民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哦?崔兄有何妙计?”众人纷纷请教,皆被崔家老者的提议所吸引。
崔家老者目光炯炯有神,缓缓道:“纸张乃制作书籍之根本,大唐的造纸业,大半皆由我崔家掌控。今日我便打算借着这科举之机,将纸张价格上调,这样一来,书册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众老者闻言,眼前一亮,迅速明白了其中的逻辑:纸价上升,书籍成本增加,书价随之攀升,底层百姓自然无力承担高昂的购书费用,即便科举开放,他们也无法有效获取知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科举之路,使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
众人对崔家老者的智谋赞叹不已:“崔兄真是深藏不露,竟然能想到利用自家产业来应对李二小儿这一招。”
他们认为崔家此举不仅是为了家族利益,更是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的权力地位,可谓一举两得。
“崔兄,你虽投身商贾,却心系社稷,为匡扶朝纲不惜出此策,实属难得!”诸位老者纷纷夸赞崔家老者具有国士风范,是真正的深明大义之人。
……
几口饮尽杯中的饮品,李长歌满足地舒了口气,扭动僵硬的脖子。
连日来伏案研究、策划事务,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有些吃不消,不禁暗自思量:明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