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手握这本锻铁秘籍,心潮澎湃,对李长歌的才智赞叹不已。
长孙皇后亦满目期待地询问:“这可是咱们歌儿所著?”李二自豪地点头肯定,放眼天下,能有如此见识广博、独树一帜者,非他莫属。
长孙皇后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心中暗赞自家孩子争气。
杜如晦见状,深知此法的重要性,遂请求道:“陛下,臣欲详览此锻铁之法,以便早日付诸实践。”
李二赞同其言,下令让杜如晦先研读,适时交予工部实施打造。
杜如晦接过册子,首先注意到其装帧别致,虽出自乡野,却可见殿下用心之处。打开一看,蝇头小楷跃然纸上,字迹竟无丝毫墨晕,宛如刀削斧凿般清晰锐利。杜如晦暗自称奇,不过他也疑惑这些并非墨笔书写,而是某种特殊的工具留下的痕迹。
然而,当他深入阅读时,发现内容艰涩难懂。每一页都配以精确到毫厘的插图和详尽的数据说明,但越是信息丰富,杜如晦越觉头晕眼花。不禁内心嘀咕,平日都是年轻人因读书不进受长辈训斥,今日反倒是他这个饱经世故的老臣面对这部著作有些力不从心。
其中涉及的“金相”等专业名词,杜如晦更是陌生至极。当李二询问他对这锻铁之法的理解时,杜如晦颇为尴尬地坦言自己难以参透其中奥秘。
李二闻听后颇感意外,按理说杜如晦身为兵部尚书,理应对军器制造有所了解,如今竟然对此表示困惑。他狐疑地夺过册子亲自翻阅,这一看之下,脸色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原来,这册子里记载的锻铁术不仅博大精深,还包含许多前所未闻的技艺变化,以至于李二觉得若不是炼铁而是在炼丹也不为过。
正当李二为此头疼之际,他在册子后几页找到了一些较为直观易懂的内容:关于如何按照时辰添加木炭及硫磺助燃剂,如何利用水车驱动大型锻造锤取代人力,甚至附有一幅详细的设计图纸。李二会心一笑,点拨杜如晦:“克明啊,你只看到前面论述原理的部分,那是‘道’;而这后面讲述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