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股吊索,再往下放的时候就平稳得多,一直降到魏璋和旅贲军士身旁,都能保持得不错。
不出所料,魏璋和旅贲军士们被担架上的模拟人吓了一跳,然后果断把模拟人搬下担架,按照模拟人身上的纸条,把重伤的旅贲军士按要求固定在担架上。
四人伤势最重的旅贲军被妥善固定住,魏璋又按要求检查了一遍: “可以了,拉上去!”
担架放下来就不算容易,往上更需要崔家军士和工匠们的通力合作,拉绳和放绳配合恰当,才能让担架尽可能平稳。
于是,崔家军士、工匠们和医院木工师傅们,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默契大考验,关键就是喊号子: &34;一、二、三,拉!&34;
“一、二、三!拉!”
&34;解绳,运到下一个点!&34;
&34;绑上,检查!&34;
&34;检查完毕!&34;
“一、二、三,拉!”
重伤的军士就这样通过一段又一段的上升路径,以及各段军士和工匠们的平稳转移,在十五分钟内到达了飞来医馆的马路上。
医护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军士推进抢救大厅。
一小时内,四名重伤员转移完毕,比旅责军拼命送上山顶,节约了三个半小时。
魏璋双手叉腰和模拟人两两相望,然后用拉索把模拟人运上去,自己最后上到最初离开的位置。忙活了许多的崔家军士看着忽然出现的魏璋,累得连惊吓都没了: &34;魏七郎君,好身手!&34;
魏璋又攀到崔家工匠和医院木工师傅那一层,呼哧带喘地建议: “我们应该把梯索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这运送速度比骑马上山更快,能节约一个半时辰的脚程。&34;
崔家工匠和木工师傅们比划着一合计,这个建议值得施行,毕竟抢救重伤员需要争分夺秒,五分钟都可能逆转病人的生死和愈后,更别提足足一个半时辰了!
撸起袖子就是干!
傍晚时分,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