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国捐躯了。
这些驿卒,整日奔波在两军之间,他们是军队的眼睛,身上带着的,都是前线最为关键的情报和消息,而这些无比重要的消息,注定是石沉大海,再也传不出去了,这也是为何扶苏的增援军队,已经进入北地郡,还见不到一个驿卒的原因,他们全部都被截杀在了半路之上,带着前线最紧急的消息,被黄沙掩埋。
而这样的场景,在北地郡边地各条官道上,都在上演着,匈奴人埋伏在官道的两侧,层层布防,无论是不是大秦的驿卒,只要是个人,匈奴人全部都会将他们杀死,目的,就是不让北地郡边关的情报传出去一丝一毫。
这些匈奴人寻找偏僻之地的长城缺口,开凿出一条隐蔽小道,悄然潜入北地郡,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如此。
甚至,这些匈奴人都穿着秦人的衣服,进行伪装,一路拿下,都没有进行抢掠,就是日夜守着北地郡那几条主要的官道,截杀从北地边关飞马而出的那些驿卒。
这些匈奴人,甚至在匈奴大军抵达之前,就已经提前分为几批摸进了长城之中,他们奉了匈奴国师和匈奴太子的命令,在战争开始之前,便摸进了北地郡,就是为了摸清北地郡的底细,以及阻断北地郡的消息情报。
为什么咸阳收到的八百里的求援军情,是从上郡杨翁子手上发出,而不是北地郡亲自发出的求援军情,原因便在于此。
在狼烟四起之际,北地郡主将王通,就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咸阳求援,八百里加急的驿卒,身份标识的十分明显的,这也是一种警示,使沿途之人不敢阻拦,但这,却也成为了这名驿卒的死亡标志。
战事初起之时,北地郡所有的驿卒,全部受命而出,却没有一条军情传递出去,这也是扶苏现在没有丝毫情报的原因。
匈奴军队,要打的就是时间差,除了对付狼烟的手段外,连北地郡后方的军情传递系统,也给你破坏的一干二净。
但匈奴人没有想到,王通一向谨慎,除去给咸阳送的情报,他还派人向上郡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