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的作家、编辑刚开始心平气和,引经据典,到最后就面红耳赤。
还好,没有出现国骂,毕竟这是研讨会不是菜市场。
方明华和陆遥坐在后排听着大家争论不说话。
老秦人不善言辞,对于陆遥尤其是这样。别看他文章写的情真意切,获奖感言写的也是洋洋洒洒,但对于这种现场争论并不擅长。
当然如果换做贾平娃来就不一样了,他的口才不错。
方明华决定不参和,他并不喜欢这种争辩。
有啥好争辩的?
你喜欢就写,不喜欢就拉到,干嘛非要说服别人?
伤身又费力。
他一边喝着茶,一边观察着与会者的争论,很快分成两派,一派赞成这个观点,另一派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
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申城和浙省的大部分作家赞成这个观点,而西北这边不少作家持反对态度,尤其是张先亮的态度最为明确。
申城那边一个叫王未铭的作家言辞非常激烈。
“张主编,我认为你对西方现代派有偏见!现在国内文坛流行于西方的现代派文学思潮,决不是一群怪物们兴风作浪的产物,而是当今文坛世界必然会出现的易象,是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对,我把它称之为革命!”王未铭加重语气,眼神环视了一下周围,越发显得凌厉。
“现代派文学不仅来源于现实,而且反映了各种物质关系总和的精神内在,总之一句话,国内文学的将来一定属于西方现代派!”
“啪啪啪”会议室出现热烈的掌声。
“王姐,这位王未铭是做什么的?”方明华悄声问坐在另一边的王安依。
王安依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温和、娴静,只是偶尔说两句话,并没有参与者争吵里。
听了方明华的问话,王安依看了一眼那个戴着眼镜的男人,低声回答道:
“他现在身份是申城一家国营厂的职工,喜欢写作,刚刚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