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背了,但曾国藩还在那磕磕巴巴的背。到后来,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
说着,小偷还真就从头背道尾,都不带停的。背完书,这小偷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屋里头目瞪口呆。”
“啪!”
童思源一拍巴掌,笑道:“对,就这个故事。”
这么个小故事,逗的童欣晴和童奶奶也是莞尔,但童欣晴却还是笑眯眯的反驳:“你这就是个故事,哪个小偷这么嚣张。”
齐鸣回应:“这确实是个坊间流传的小故事,做不得数。但曾国藩不擅长读书,那也确实是真的,而且有可能还是遗传的。就拿考秀才这事儿来说。
秀才相当于今天的本科生。同是晚清名臣,左宗棠14岁就考上了秀才,妥妥的天才。李鸿章是17岁考上的,曾国藩则是23岁的时候,整整考了7次,才考上的秀才。放到今天,23岁考上本科,那也绝对不算聪明。
而之所以说遗传,那是因为曾国藩老爸曾麟书,这人考了16次,年过四十的时候还在跟一群半大小子一起参加乡试,考秀才。这事儿,在当地都成了笑柄。
等到曾国藩14岁,就变成了父子俩一起参加乡试,而当曾国藩连续5次都没考上后,父子俩干脆一起成了笑柄。据说在当地当时他们父子出门都要躲着人走的地步。”
“7次和16次!”
童欣晴瞪大了眼睛,惊叹出声,也不知道该佩服这对父子的坚韧不拔,还是调侃他们的笨了。不过从最后结果来说,还是佩服居多,这对父子的经历,不正应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要是没有前7次的失败,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国士无双。
“啪啪~小齐不愧是学历史的,这博闻强识,佩服。”
童思源看向齐鸣,轻轻鼓掌,显得很是满意,随后他扶着沙发扶手,支撑站起,道:“你今天给我看了这么好的东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