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要屠了苏州城。
或许放狠话有了效果,当然更主要的是实力差距确实大,苏州城还是没挺住,最后还是被朱元璋拿下。
但苏州人在这段时期的反抗,算是跟朱元璋结下了梁子。
朱元璋的心眼可不大,加上他是贫农出身,和苏州上海一线的江南富户是阶级对立的关系,本身就看不上。
最让老朱恨的是,他有次微服私访,听到苏州人称呼张士诚为张王,而称呼他则是小老头,这更加深老朱对江南的厌恶。
所以他登基之后,就对江南下起了黑手。
这第一招,就是征税。明朝初年,全国的赋税差不多是平均每户每年上交160多公斤粮食,但是苏州上海地区,这笔税涨了整整30倍,每户要交4875公斤。
而且为了保证这笔重税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朱元璋还下令,凡是现今江苏浙江的人,都不能出任户部的相关官员。
按照他的逻辑,这些人管了朝廷的财税,那肯定会为自己的老乡减税,为了保证这一条被后世子孙执行,老朱直接把这条规定写进了《皇明祖训》。
这等程度的重税,老百姓肯定交不上,所以就欠税抗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正德年间。还是正德皇帝出面,重新调整了江南的税率。
老朱的第二招,更狠,人口迁移。他先是从苏州嘉兴一带,迁了10多万富户,迁到了自己老家安徽凤阳,支持自己家乡建设。
后来又迁了数万户,分散到了今天的南通,淮安,泰州,盐城,徐州一带,也就是今天常说的苏北地区,在历史上这次人口迁徙被称为洪武赶散。
当然洪武赶散是好听的说法,还有个说法叫洪武赶杀。毕竟古人安土重迁,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其中肯定有人不想配合迁徙,这些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现在很多苏北人还把上厕所,叫“解手”。有个说法是,解手这词的来源就是洪武赶散。因为只有上厕所时,才可以解开手上的麻绳。
还有泰州盐城一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