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50大寿,烧了一批瓷器,花费1万5千两白银。光绪二十年,慈禧60大寿,这笔费用直接涨到了12万8千两~
这还只是慈禧生日时的花费,并不算日常使用。投入这么大,效果自然也是有的。现在的收藏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光绪时期优质的仿品已经可以说是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官窑瓷的水平。
甚至因为西方先进的化学材料的引进,光绪的民窑从艺术造诣和制作技艺上,都要比康熙乾隆两朝的民窑瓷更加优秀。
齐鸣觉得手上这将军罐,应该就是光绪仿古瓷里头的精品。他看向了男人,开口问道:
“你这件打算卖个什么价?”
男人伸出了一个巴掌,郑重道“老板,康熙御制的青花瓷,500万,不二价!”
齐鸣没接话,只是笑着摇了摇头,把罐子放到了一边。果然,跟他猜的一样,对方这是拿小康当老康卖。
男人见状,眉头皱起,解释道:
“老板,我这价格可没乱开。18年的时候,你们大陆迎春拍卖公司,拍出过一个康熙中期的,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当时的落槌价可是594万,要是算上佣金和手续费,得6百多万了。”
齐鸣摆摆手拿起了画轴,回答道:“不是价钱的事,先看画再说。”
说着,他解开了画轴上的活扣,那男人有心再说两句,但还是把都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随后走上前,帮着打开了卷轴。
一打开,倒是让他有点意外,这居然是幅3米多长的手卷,茶几上根本放不下,最后那对兄妹干脆一左一右,直接抓着卷轴两端,才勉强铺开。
齐鸣看他俩拿着费劲,自己看起来也费劲,而且就他在书画上的那点本事,他心里也清楚,所以干脆开着望气,直接去找提拔和铃印,先看看谁画的再说。
望气术下,岁气和贵气没的说,清初的东西,具体点能到顺治。
印章也很好找,作者落印有三个:弘仁,渐江,释弘仁。款识是:辛丑八月渐江弘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