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心向崇祯的人多而愿意为崇祯报仇的人少,因为相对于理想信念道德感情,大家更看重的是现实。大家心里清楚,崇祯需要重用人才,新上台者也一样需要人才,必然会对旧朝高官挑挑拣拣重用。只要大家愿意拿出臣服的态度,新朝很愿意给大家东山再起的机会。给谁打工不是打工,无非是换个老板,没准新老板比旧老板更慷慨。相对与为旧老板报仇的巨大风险,跟着新老板混是才是最佳选择。
方密之正是新朝需要的人才,当年他上位依靠的是绝对的能力,这份能力哪个朝庭也需要,他可以在新朝中迅速找见合适的位置继续发光发热,人民还是那些人民,山河还是那片山河,唯一需要做的是转变自己的思想。
思想一转,黄金万两,思想不转,越混越惨。新王朝也希望方密之能转变思想,也相信方密之会转变思想,他相信方密之是个聪明人,他比新朝廷中所有高干加起来读的书都多,自然见惯了王朝更替苍海桑田,见惯了见风使舵顺水行船,感情上没什么接受不了的。
但是,方密之让新王朝失望了,他是个性情中人,无视危机与利益,只根据心中的道德观念行事,凭着感情喜好行事,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方密之对于崇祯的知遇之恩愿意以死相报,对杀死崇祯的凶手自然不感冒。无力为崇祯报仇,只能是非暴力不合作,方密之不配合新朝的工作安排,反而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崇祯灵前痛哭,为崇祯吊孝祭拜,比许多深受国恩的重臣对崇祯更加深情。
方密之的做法惊动了朝野,不但新朝官僚对他不感冒,前朝许多同僚也站出来怒斥方密之:“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合着就你是忠臣、我们都是奸臣?我们臭了你很高兴?你这摆明了是踩着我们而去博你的贤名!难道这便是你们文人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还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跷跷板玩的挺溜嘛,压低别人抬高自己,没看出来呀,小小年纪白白净净竟然是个心机婊?”
静
在大家积极与旧王朝割裂、向新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