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角度对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最终认为是骨头中含磷较高,磷或磷化物高温自燃,白天是青烟,晚上是鬼火。
坟里埋葬的骨头有限,因此青烟有限,不可能越烧越旺,因此人们常说“富贵不能过三代”。一个人光芒耀眼才华横溢时,也就是祖坟中的骨头猛烈燃烧之时,烧完就没了,因此许多优秀人物的子孙往往会比普通人更平庸更不起山。
方家为什么会代代红?光靠坟头自燃显然不够,他们靠的是优秀的基因,更是严谨的家风和浓厚的学风。每个方家儿女从祖上得到的不是存款、旺铺、房产、金银,而是藏书,方家的藏书被称为“两间皆字海,一尽始羲皇”。
如此一个巨大的官宦家族,竟然没有铜臭反而满是书香,因此方家的每一个人都不怎么需要祖上余荫,他们总是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来安身立命。
少年时代的方密之被一堆书籍围绕,被一群大儒灌输,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环境里熏陶长大,读万卷书成了其生活的唯一选项,家风家教决定了其不可能走上歪路。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没有厌学,“学习让我快乐,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学习,不让我学习还不如让我去死!”方密之视学习为最大的爱好,点灯熬油,博览群书,博闻强志,在知识的海洋里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将同龄人远远甩在了身后,脚掌扑腾起的水花溅了追赶者一脸。
稍长大至少年,方密之时随父宦游大江南北,行万里路,白马西风塞北,杏花烟雨江南,遍观大山名川三教九流,求实务真印证所学。
成年后,方密之更是载书泛游,四处考察,寻仙访道,结识学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当然了,与冒辟疆载酒买花、载妓泛舟不同,方密之是个正经人,他真的是在游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父母铺路,父母铺路不如岳父资助……让人眼红的是,冒辟疆将以上成功的因素全占了,想不成功都难。
29岁时,方密之成功挤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