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笼统之称谓。
其本质是称赞一条路尽头的先行者。
书匠,工匠等等,都是对一些群体的赞誉。
“先生。”
曹毅如沐春风般笑道:“从青州横跨半个大汉而来,必不是为了称赞曹子武,可有要事?”
郑玄盯着上位,问道:“公子可安天下否。”
“何谓天下。”
曹毅抿了口茶问道。
郑玄摇头道:“民之所在便是天下。”
“呵呵。”
曹毅轻笑道:“先生太过抬爱,曹子武不过是一介少年,若是有安天下之能,怎么会从宛城狼狈而奔。”
郑玄蹙眉道:“公子,对儒学怎么看。”
“儒学吗?”
曹毅淡淡道:“我对儒学并没有偏见,帝王有帝王所需,百姓有百姓所需,时代的浪潮谁也挡不住,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有必要的。”
“百家争鸣。”
郑玄眉心狂跳不已。
独尊儒术,可是大汉国策。
其中少不了‘商君书’,弱民之策。
“不错。”
曹毅目光落下,悠然道:“先生是儒门大家,早年便学了九章算术,且达到通晓的程度,公河先生也造出游珠算盘,是术算大家,可否解我一疑惑。”
“请讲。”
徐岳毫不示弱的回应。
顺便,从桌案上扯过串珠算盘。
由此可见,他已经掌握了算盘的用法。
“很简单。”
曹毅淡笑道:“庄子云,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么可以回答我,这一尺之捶,到底可以用多少时日。”
“这?”
郑玄,徐岳愣住了。
这种东西,他们怎么去测算啊。
“下一题。”
曹毅淡笑道:“墨子之术,他做过一个验证,用最强的光,照射最小的缝,射最快的物体,找最弱的光。”
“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