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欲转身而逃的孙策,突然听到李默的喊话,只觉胸中一阵气血翻涌,口中一甜,一丝鲜血从嘴角溢出。
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就连袁术也是呵着哄着,何曾受过这种鸟气。
当下就红着双眼,准备转身再战。
一旁的黄盖毕竟熟知孙策的秉性,竟提前拉住了孙策的缰绳,恳求道:“将军切不可意气用事。敌军凶猛,不可力敌,我等当速速脱身,留待有用之身,再做他图。”
而程普韩当等人也纷纷出言劝谏。
孙策咬了咬牙,深呼吸几口,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才勉强压下了心中的怒火。
“几位叔叔说得对,且不予他计较,我等速走。”
言罢,便带领残军疾驰而去。
见孙策不受激,李默也只得唤回了岳云,令其打扫战场,等待自己的指令。
太史慈见战事已毕,便问道:“不知东平下一步有何打算?”
他一个将军,反而问一个校尉,言语间竟以李默的意见为主。
神奇的是两人都不觉有何怪异,仿佛是理所当然之事。
“某正欲问子义下一步有何打算?”李默不答反问道。
“额,某实不知,这不正要请教东平。”
太史慈作为刘繇的部将,大战之后,本应理所当然的去寻刘繇。
但太史慈的回答却不是这样,反而问李默的打算。
李默已经把太史慈的内心纠结猜了个七七八八,当下也不在弯弯绕绕,而是单刀直入道:“刘扬州昏聩懦弱,无识人之明,必然不能久守,早晚必被他人所灭。”
不理会太史慈脸上阴晴不定的神色,李默继续道:“那孙策所言不差,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某欲以背嵬军为基础,趁势自立,匡扶汉室。”
李默说到这里,转头盯着太史慈的双眼,沉声道:“不知子义可愿助我?”
说完这些,李默不再多言,静候太史慈的回答。
太史慈似乎也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