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2年(后梁乾化二年)十月,钱镠回到老家临安修养,白天检阅了衣锦军,晚上设宴招待家乡父老,酒酣之际,钱镠即兴吟诗一首《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勃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当年,汉高祖刘邦回家乡沛县的时候,也写过一首《大风歌》,同样的背景,同样是还乡,同样是有感而发,刘邦的《大风歌》大气豪迈,胸怀天下,钱镠的《还乡歌》显得格局有点小,但刘邦本就有独霸天下的野心,而钱镠则只求保一方安宁。
《大风歌》虽气势磅礴、气场强大,但终究难免苍凉寂寥,而《还乡歌》朴实无华、平心静气,朴素、接地气。
钱镠在老家临安喝酒、唱歌、吟诗,好不快活。
消息传到扬州徐温的耳朵里。
徐温老不舒服了,他决定教训教训钱镠,看你还得瑟。
于是徐温派行营招讨使李涛领兵两万,出兵千秋岭进攻临安。
这几年,徐温过得很滋润,杨隆演年纪轻,性格优柔,已经适应了当傀儡吴王,徐温实际已经成为淮南的掌门人。
徐温专权,引起杨行密很多旧臣不满,这其中尤以宣州刺史李遇表现强烈,李遇是杨行密老臣,资历深、资格老、有战功,对徐温这种文臣专权尤其反感,曾对左右说:“徐温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吗?贩卖私盐的,小人得志罢了。”
李遇的话传到了徐温耳朵,徐温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局很悲剧。
徐温决定剪除李遇。
徐温授意吴王杨隆演下令免除李遇的宣州刺史职务,接着派大将柴再用领兵护送王坛接替李遇任宣州刺史(王坛原为金华刺史,后叛逃淮南),召李遇回扬州复命。
李遇生疑,不从。
徐温令柴再用围困宣州,令李遇出城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