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0年(后梁开运四年)八月,钱镠决定实施一项伟大工程,修筑钱塘江捍海塘。
位于浙江北部的钱塘江河口外形为外宽内窄的喇叭状,水深似浅,每当海水涨潮时,潮水进入喇叭状河口后,由于平面外形急剧收缩和河床迅速抬升,导致潮水波浪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强烈变形,形成涌潮,并在向上游推进过程中不断加强,潮水浪高可达十几米,这就是钱塘大潮。
在这样的潮水长年累月冲刷下,钱塘江两岸不断出现崩塌现象,潮水涌入良田、进入城市街道,这就是钱塘江潮水给杭州带来的灾祸。
今天的人们把观潮当做一道盛景,但在古代,这是灾难,人们避之犹恐不急。
千百年来,尽管历朝历代都重视对钱塘江的治理,修筑了捍海塘,但因为多为土塘,抵御潮水能力差,海塘出现垮塌、崩塌、溃坝现象时有发生。
据《新唐书》记载:
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大风,潮溢,垫溺无算。
公元861年(唐懿宗咸通二年),潮复冲击奔逸入城。
公元900年(唐昭宗光化二年),浙江溢,坏民居甚多。
甚至还发生过“海飓大作,怒涛掀簸,堤岸冲开,自秦望山东南十八堡,数千万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
以上是有史料记载的,没有记载的估计更多。
在当时有一首民谣是这样描述钱江潮的:
一年三塌江,满眼白茫茫,
人似沙头鸟,漂泊居无常。
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
当年的杭州百姓把钱塘江称为罗刹江、魔鬼河。
这是天灾,这种天灾如幽灵般一直伴随在杭州身边,似有若无,似无若有。
二十二年前,钟起先生来到杭州,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考察原捍海塘,重点沿着钱塘江北岸海塘一路从转塘到九堡、乔司看过了,给钱镠提出重新修筑捍海塘以保护杭州的建议。
但那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