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官邸里思考良久之后,下定决心,向朝廷上书,借口以生病为由辞官不干了,这就奇怪了,按道理在封建王朝谋个一官半职是个挺不错的差事,吃着皇粮,手握权力,没事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捞一些外快。所以当时这个举动在平常人看来是不能理解的。
而且他还是个例外,和大多数官员不太一样,他在做官期间清正廉洁,从不贪污受贿。那为什么突然不干了?多年之后,他道出了原因:“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辞官后他回到了家乡,准备隐居起来,希望等到天下太平时,出来在做打算。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曹操。
此时的中国是由东汉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同志领导的,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掌权的却是另一帮人,这些人不是文武百官,不是皇亲国戚,而是我们熟知的宦官,俗称“太监”。
宦官本身在朝廷的工作主要是当服务员,但我们的汉灵帝同志非觉得宦官们的能力不止于此,偏偏要让他们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给他们封官加爵,还让他们参与朝政。结果不出所料,在一帮宦官们的搅合下,让得本就内忧外患的东汉王朝,一路往灭亡的路上狂飙,拉都拉不住。
凡事都是有原因的,东汉沦落到如今这个局面基本上是由于两大势力所导致的,前期外戚作乱,后期宦官继续作乱,而士人在他们的打压排挤下,往往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士人就是读书人,可谓来历悠久,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一起治理天下,有人危害国家,会上书弹劾。皇帝做的不对,会上书劝说。如果你跟他们的观点不同,可以和他们公开辩论,但基本上都是你输,因为他们大多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往往会引经据典,举例论证,不把你说服决不罢休。
在光武帝刘秀(第一任)和汉和帝刘庄(第二任)统治时期,士人集团的势力由为辉煌,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地方官员,士人无处不在,国家在他们的协同治理下,天下太平,人口富足,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