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徐年的样子,还很享受那种默默无闻的教学生活。
这种鲜明的对比之下,哪怕是赵启安这种见过大场面的记者,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直到过了很久之后,校领导才叹息一般的说道:“徐年此人,颇有魏晋名士的风骨,若是放在古代,历史书上又多了一位名人啊!”
校领导发出那样的一句的感慨,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实在是太浮躁了。
有句话叫笑贫不笑娼,明明是句讽刺的话,说出去却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在这些人的心中,跟金钱、名利比起来,道德、情感这些东西是可以被抛弃的。
赵启安作为记者,见多了这种社会的阴暗面,但是就在这种风气下。
居然有个叫徐年的年轻人,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荣誉,放弃他人汲汲经营一生才可能获得的成就,毅然去到贫困山区支教。
更可贵的是,他是自己一步一步的从那个环境走出来的,深知山区的生存环境和城市里的环境没有办法比,在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又一步一步的走了回去!
这在赵启安的眼中,其实是人生的逆行!
到了现在,赵启安从想挖掘徐年的过往,做出一个大爆的专栏,已经变成了对徐年深深的敬畏。他已经被徐年的个人魅力的折服了。
而校领导显然也和赵启安一样,他拿出了手机,联系了校长。
一定要抽时间给全校师生开一场学**会!
主题就是:学习徐年的高尚品质。
不求他们能够跟徐年一样,放弃自己的所有,去乡村支教,但是,不为名利遮眼,坚定报效家乡的精神一定要懂!
就在校领导打电话的间隙,赵启安继续往下翻动徐年的档案。
然后,他看到了徐年的导师信息。
“周华言?“
赵启安倒吸了一口凉气:
“徐年竟然是周校长的徒弟?那他放弃的东西,远远比我刚刚想的还要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