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以泰勒-斯威夫特的《Love Story》为例,从主歌,到间奏,再到副歌,整首歌曲的精华部分,就是层层递进,最后点出主题的人声旋律。
而同样是泰勒-斯威夫特的作品,以流行舞曲、电子流行为基调,甚至还带有一些Melodic Dubstep和Brostep元素的《I Knew You Were Trouble》就完全不同。这首由泰勒-斯威夫特、麦克斯-马丁和Shellback共同创作的单曲,忠实依循了电子音乐的编曲结构。主歌、间奏,再到人声主旋律进场的build-up,所有的人声旋律线都在为情绪的累积而服务,最后统一爆发,让观众获得肾上腺素分泌反馈的高潮部分,正是没有演唱,只有人声切片的drop部分。
这便是电子音乐引人入胜的核心要义,通过旋律、节奏、鼓点和低音线的瞬间变化和强烈反差,营造出一种仿佛将人高高抛起,又重重落下的刺激快感。Drop这个词,正是由此而来。
虽然流行味浓郁至极,但《Closer》从结构上来说始终是一首非常传统的电子音乐。人声主旋律过后,加入切片的激昂编曲,才是歌曲本身的最大亮点。而在Drop的氛围营造和技术处理上,The Chainsmokers和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幕后制作团队,已经做到了业内最顶尖的水平。
跟崇尚极简主义的菲尼亚斯与碧梨两兄妹不同,The Chainsmokerts的工程文件一向非常繁复。《Closer》这首歌的工程文件,一共包含了整整82条音轨,光是与人声有关的各类音轨就有39条。
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多的元素,如此多的细节,经过混缩和母带处理,最后呈现出来的实际听感,竟然能达到粗略吞咽简洁有力,仔细咀嚼又有丰富层次的效果。令人不得不感叹The Chainsmokers对于结构主次和声音优先级的准确把控,以及他们合作的混缩工程师DJ Swivel的精湛技艺。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