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掌大的颍川却是十足的武装。不仅掌管着地方上的大小安全,就连山中的匪患也是时常清剿。
征战四方时候的骄兵悍将在天下笃定之后便成了烫手的山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那些手握大小兵权的将领,华阳王朝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虽然不如前朝的杯酒释兵权来得快速,可也全是温水煮青蛙。
朝堂中枢不管党政如何变化,可是到了地方还是武将稍微硬气一点。
李威早年间家道中落,有一段时间甚至落草为寇,后来受到了朝廷的招安,入营为兵。靠着敢打敢杀不畏刀剑的性格,倒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积攒下来了一份不少的功绩。
李威目不识丁,对于那些酸溜溜的文人也是打心眼里瞧不起。但是唯独对于和自己有着差不多遭遇的北燕王沈岳充满了敬佩和崇拜。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这事李威也被小人落下了口实,本应该晋升为五品校尉的他,最后只落得了一个七品都统。
每当有人以此为借口嘲笑的时候,李威则表现出来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如今的生活对于别人可以说是无趣至极,然而对于李威来说,却是足矣两字。
颍川县大小官员左右分开,泾渭分明。
以文官监督武官,以武官牵制文官。这种方式若是办好了则有利有弊,若是文武官吏领头之人互相看不顺眼,那便是百害而无一利。
很明显,颖川县的县令亢贵和颖川县都统李威貌合神离。
多年战场冲杀九死一生的李威瞧不起这些嘴里口号震天响,心里算盘滴答滴的妇人作态。而以小心眼著称的亢贵则是对这些披甲上阵的莽夫则是看不上。
现如今天下早已太平无事,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早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马上能够治天下吗?很显然,有的事情总归是要读书人来做的。
两个为首之人都互相看不顺眼,更不用说底下的那些寻常官员了。
年过花甲的亢贵虽然办事拖拉,但是对待下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