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左伯纸。
这种纸就是在原料上改进的,它的原料主要用麻料和桑皮来造纸。
桑皮因为韧皮纤维足够坚韧,是造纸的好东西。
但刘备要是也用桑皮的话就不合适。
因为他找不到足够的桑皮来做原料。
桑皮是什么?
桑树的皮,树没了皮是会枯死的。
桑树又是比较珍贵的经济作物,为了造纸,去毁坏桑树,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没有成规模的桑林,刘备是别想用桑皮去大肆造纸。
桑皮原料珍贵这其实也是青州皮纸卖得贵的原因。
和桑皮有同样效果的还有另外一种植物的皮。
那就是藤皮,藤蔓的皮也是造纸的好材料。
但是藤皮作原料也不符合刘备的预期,藤皮虽然没桑皮那么珍贵,但一样也不是轻松就能获得的。
刘备翻阅图书馆的书籍,多次衡量思考,找到的当前最好的造纸原料是竹子。
竹子生长快,量多,容易获得,用来做原料可以大幅度降低刘备的生产成本,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只是竹子做造纸原料有一点小困难需要突破。
因为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是有难度的。
虽然刘备通过脑中的图书馆能得到详细的处理步骤,
但知道是一回事,实践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刘备接下来一连好几天就待在他新开辟出来的造纸室里和造纸匠们一起研发新纸。
期间经历了一些小麻烦,但总的来说还算是顺利。
刘备捧着自己生产出来的第一张淡黄色竹纸和关羽分享自己的喜悦,
“云长,你看,我终于成功了,这是属于我们的纸。”
关羽接过纸,先是仔细摸了摸,然后是又闻一下。
闻过之后关羽将这竹纸折叠两下,观看折痕。
最后关羽又撕下一角,仔细察看竹纸的断裂处。
做完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