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钟繇一降,雍凉大定,自此相安无事,马钧整日在长安城内与贾诩钟繇议论当下之局势,论名士,论英雄,论诸侯,论天下。
一日马超差马岱从潼关送信而来,信中问候马钧。
“近日无事,兄长在长安可好?曹贼自潼关一败,不敢再觊觎我雍凉之地,弟每日练兵,亦不敢懈怠!”
马钧看了哈哈大笑,于是亲笔写下回信。
“孟起勿虑,兄在长安甚好,若潼关无事,可命庞德等人替代,弟来长安与兄把酒言欢。”
完毕又命马岱送信回去。
钟繇在一旁,见马钧下笔,全神贯注,横撇竖折,尽善尽美,颇有爱才之心,欲收马钧为徒。
但碍于君臣之礼,不好直说,不过马钧早有这个打算。
世人皆言学小楷不拜钟繇为师,无根。
现在闻名全国的大书法家,楷书鼻祖钟繇就在我帐下听用,此时此刻就在我身边,如果能够拜钟繇为师,岂不爽哉?
不仅能够尽得钟繇书法艺术真传,还可以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书法世家,从我做起。
而且听说书圣王曦之是钟繇徒孙,自己拜师钟繇,岂不是成了王羲之的师傅师叔,说不定日后还能有机会见到书圣本人。
想到这里,马钧沾沾自喜,看着钟繇。
“先生高寿,可有徒弟?”马钧轻松地和钟繇聊起家常。
“老夫今年已六十有二,早年有一徒弟,无奈死于战乱。”钟繇抚着长须说道。
“可惜,可惜了。”
“先生已至花甲之年,衣钵却无人相传。”
“钧自幼学习先生书法字帖,尤其喜欢小楷字体。”
“若先生不嫌弃,钧愿拜先生为师。”
“早晚学习,必不懈怠!”马钧说着走到钟繇面前便拜。
钟繇一开始只是以为马钧闲的无事来跟自己聊天,没想到马钧也有拜自己为师的想法,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己正愁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