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的地方,有两个姊妹湖。
北面是克鲁克湖,南面则是托素湖。
两个湖泊中间相连,尽管如此,她们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一个是咸水湖、一个是淡水湖,克鲁克湖沿岸风光旖旎、草木茂盛;托素湖沿岸寸草不生、光秃秃的一片茫茫戈壁滩。
而在这两个湖泊相连的地方,有一座高约200余米的小山,它标志明显,远看像金字塔,有神秘感,侧看,如大猩猩坐望碧湖,正面看,是单面山状,峭壁迎湖屹立。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泽包围,沙梁与戈壁随处可见。
小山脚下有三个大约呈现出三角形的山洞,两边的山洞由于长年风化已经几乎看不见,中间的山洞最大,离地2米高度,深约6米,最高处8米。
山洞明显有人工开凿过的痕迹,最奇特的是,洞内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管状物的半边管壁从小山顶部斜通到底。另一根相同口径的管状物从底壁通到地下,只露出管口。在洞口之上,还有10余根直径大小不一的管子穿入山体之中,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好像是直接将管道插入岩石之中一般。
打个确切的比方,假如这些管道是筷子,大致的情形就是有人拿着筷子直接插进了山里面。
曾经有科学家对这些管道做过化验,得出的结果令人吃惊,60%以上的成分是铁,还有8%的未知成分。
这些管状物无论粗细长短,都呈现出铁锈般的褐红色。而东西两洞由于岩石坍塌,已无法入内。在湖边和岩洞周围,散落著大量类似锈铁般的渣片、各种粗细不一的管道,有些管道甚至延伸到烟波浩淼的托素湖中,居然覆盖了附近800到1000米的范围。
另外,在小山正对湖泊的沙滩上,还布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大多数石头呈几何图形,有正方的,有长方的,有圆的,有半圆的,有钻了孔的,有打了眼的,绝非天然而成,非常像建筑材料。其中有一块石板,长约一米五六,有头、有身、有尾、非人非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