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岂不是水涨船高。
宋濂已经不太敢继续往下想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宋濂个人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士”这个阶级的大事!
读书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那不就是因为士农工商的等级确立么。
宋濂现在只想尽快的找到苏璟,将隐患扼杀于萌芽之中!
然而,今天除了从朱标的口中得知苏璟姓苏以外,便没有任何其他的消息了。
宋濂一路疾驰,直接来到了奉先殿外。
只不过,此时他需要在殿外等候。
因为朱元璋正在见韩国公李善长。
奉先殿内。
“陛下,老臣可否问一句,为何一定要老臣与鄂国公北伐?”
李善长刚听完朱元璋的安排,有些不解道: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老臣辅佐陛下做些内政之事,更利于大明。”
李善长并不是畏战,他当年也是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过的。
但他更清楚自己的能力,比起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更适合他。
大明虽然已经建立,但需要建设的地方,还是太多了。
相比之下,北伐固然重要,却没有没有必要让自己和常遇春两人一起。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并没有任何的怀疑。
此时他尚处壮年,太子朱标健在,本人雄心壮志,对于自己的臣子还是保有很大的信任的。
或者说,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善长,我当然知道,但这次事关伯仁性命,我不得不重视!”
朱元璋十分认真的说道:“有一人算出此行北伐伯仁命中有一劫,我思来想去,只有善长你能化解。”
常遇春命中有一劫?
李善长显然被朱元璋这话给震住了,立刻回答道:
“陛下,臣知道了,臣必不负陛下所托,让鄂国公安全归来!”
朱元璋面色凝重道:“如果让朕选的话,我倒是希望那人是胡说八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