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凭借着张仪搬弄唇舌,戏耍群雄,绝不利于秦国的名声。就像一个千古圣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他之前所有上不得台面的阴谋诡计都要被粉饰起来一样。秦武王觉得,秦国已经具备了成为天下领袖的实力,而在这前进的路上,所使用的各种各样令人不齿的手段和谋士,都应该为大秦帝国耀眼的光辉让路。
秦帝国一定要凭借着军民一心,力克强敌才发展起来,而不是凭借着三两谋士玩弄文字游戏,背信弃义才从中牟利。秦武王想要一个没有任何污点的大秦国,而不是一个即便一统天下,也被各方势力暗中辱骂为奸佞背信之邦的大秦国。
张仪的所作所为,所有的权谋手段,确实机诡阴暗,他反复利用各方势力人性之中的弱点,零敲碎打地为大秦国谋取各种利益,这其中的手段,毕竟不太光明,虽然这是国家需要的。现在秦武王觉得,几代秦人为之奋斗、搏杀,已经就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了,而且,秦国已经具备了这样强大的实力!
然而秦武王看错了一点,他要的光明结果,不一定需要光明的手段。所以,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却远没有达到他所设想的那般程度,秦帝国依旧需要那些阴暗而狡诈的权术和手段,依旧需要张仪这样的诡辩之才,搅动风云。
于是,大秦国几代人沉甸甸的梦想,成为了秦武王驱赶张仪、捍卫国家尊严和光辉形象的最根本原因,当然,这份沉甸甸的梦想,最终藏在了那个沉甸甸的大鼎里,成了压垮秦武王最致命的一座大山。
张仪得势于秦惠文王扩张之际,失势于秦武王上位之后。并不是张仪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在位者本身,对于局势和未来的理解变了味道,永远都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忠诚。即便张仪为秦国做出了出色甚至令人震撼的贡献,在整个国家的完整体系面前,都不值一提。秦武王驱赶张仪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错,因为一个光辉而宏伟的帝国需要一个同样光辉而伟岸的光环。驱赶张仪唯一的错误,就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罢了。
秦武王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