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的少女,被范蠡、勾践选中之后,就此开始背负动摇吴国、光复越国的重任。三年时间,西施一直在学习舞蹈和宫廷礼仪,终于,成为了一位仪态万千、足以令任何君王无法自拔的绝美女子。同样,选中了她的范蠡,也在后世中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故事。
然而,真正的西施,在范蠡眼中,何尝不是一个被物化的筹码。范蠡能够为了勾践复国,将一个充满了锐气的强硬君王,规劝成一个可以为了达到目的毫无底线的枭雄,在他的心里,似乎根本就没有过对错,只存在利弊。一个绝美的女子,在范蠡心上,或许只存在着男性最原始的,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而已。
对于越国,西施是一个背负了政治目的的间谍,对于吴国,这是越国表达孝敬的一份大礼,那么对于范蠡来说,西施到底应该算是什么呢?
绝无关乎情,只关乎利。就像后世对范蠡的赞美一样,这个“商圣”具有着绝强的经营头脑,一切都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包括他自己,亦是如此。陪伴勾践入吴为奴,看似只有折辱,实际上,这其中何尝没有潜藏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当他劝告勾践,将文种留在国中,自己亲身赴险的时候,也不正是将自己丢上交易场的一次赌博?
人们对于美好事物总是充满了欣赏与喜爱,尤其是美丽的弱女子,更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士子们出自雄性最原始的保护欲。当所有人都希望这个可怜的女子能够拥有一个妥善的命运之时,范蠡携西子泛舟江湖而去的美好传说就应运而生了。然而范蠡本身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美若天仙的红颜知己,而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而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追求这个目标而努力,即便身陷囹圄,即便为奴受辱,在他看来,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罢了。
这样一个能够为了达到目的而赌上一切的范蠡,显然绝对难以被美色所羁绊。他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可以平衡盈亏的商品和筹码。无论西施,还是勾践,甚至吴王夫差与好友文种,都在范蠡心中的算盘中上下跃动着,演绎着他们自认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