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比刚才略略小了一些,但随着距离澎湖越来越近,潜流和暗礁的威胁也随之增大了许多。运兵船由于吨位较大,情况还好一些,可小小的鱼雷艇就如同一叶扁舟,被汹涌起伏的浪涛抛上抛下,危险异常。不过,好在鱼雷艇分队在近半年的训练中,对各种天候条件下的海上航行都进行了多次的实战演练,这才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险情。唯一的一个意外就是在穿越黑水沟时,因夜黑浪大、海流复杂,“宙字号”鱼雷艇偏离航道掉了队。
“看,前面就是猫屿,从现在起,我们才算正式进入澎湖水域。”随着船只一阵剧烈的颠簸动荡,对海流情况极为熟悉的老陈指着右前方海面一片模模糊糊的暗影大声说道:“驶过猫屿,再行不了多远,就能看到西屿灯塔了。而只要能看到西屿灯塔,就说明我们离澎湖最多还有15海里的航程!”
果然,一切都如老陈所言。船队刚刚驶过猫屿,无边无涯的黑暗中,就若隐若现地透出了一抹微弱却又醒目非常的银白色亮光……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中流,东与云林、嘉义两倒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对,由大小64个岛屿和珊瑚礁组成,但有人居住的仅有20个岛屿。澎湖之名,以其海湾外波涛汹涌澎湃,海湾内波平浪静、澄清如湖而得之。澎湖的本岛马公岛,又名大山屿,澎湖厅城即修筑于其临近马公湾的近海之处。
西屿是澎湖的第三大岛,位于该岛最西面屹仔尾的西屿灯塔初建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是全台第一座灯塔。1875年(清光绪元年),改为西式白色圆形塔,塔上装500坎德拉四等不动白色灯,是航行于闽台之间船只的重要寻航目标。不过,西屿虽是进入澎湖的标志,却也是守卫澎湖的第一道防线。修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本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者的西屿东、西炮台就坐落在离灯塔只有几百米的临海高地上。西屿炮台是一座隐蔽式的海岸防御工事,占地达8.15公顷,由若干条地下隧道构成,整体成“山”字形。炮台内置大炮7门,分守于岛南端的东西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