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原定计划,拜访李鸿章是冯华此次天津之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安排。虽然《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李鸿章声望大损,一时之间成了万民所指、人人皆曰可杀的国之罪人,但是冯华明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李鸿章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他在朝廷内外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视。如果自己马上就要付诸实行的那几件事,能够得到李鸿章的支持与认可,那它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再增大几分。
在马关议和的日子里,李鸿章可以说是不堪重负,心力交瘁。虽说他也是奉命而行,并已竭尽所能,但仍觉得愧对国人。从马关回到天津后,他让别人回京复命,而自己则告病请假,寓居于天津。这一个多月,他行事非常低调,每日里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一点儿也没有了当初李中堂的威风。
李鸿章的居所就在东门内天津兵备道署衙门的后身,离“大生字号”旅馆并不甚远。本来冯华想溜溜达达地走过去就行了,但后来考虑到自己现在已经是“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而且拜访的又是李鸿章,怎么都要顾及些身份。因此经过仔细商量,他还是和李九杲雇了两副四人抬的轿子,在几名侍卫的扈从下前往李鸿章的府第。
从来都没有过坐轿子体验的冯华和李九杲,这回可应了那句“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老话。短短几里路,就弄得他们如困在笼子里的猫,满身都不自在。两个人皆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可再也不受这种洋罪了!
出水阁大街,老远就看见东城门拱券题额的“镇海”二字。进了东门,就是冯华自小就熟悉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道牌坊和建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的孔庙。在两里长的东门内大街尽头,那座上下两层、九脊歇山青瓦顶的老鼓楼遥遥在望。几经曲折,冯华他们的轿子终于来到了李鸿章的宅邸门前。从外表看,这是一所很不起眼的院落,再加上李鸿章是悄悄溜回天津的,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这里住着这位大清国的风云人物。
一个侍卫手持着冯华的“拜帖”上前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