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贺菱儿和龚芳等人无不义愤填膺,李九皋更是把小日本和李鸿章的祖宗八代都骂了个够。贺菱儿、龚芳虽然要比较含蓄,可也是咬牙切齿,愤愤不已;这种结果虽然早在冯华的意料之中,但此时咋一知道确切消息他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毕竟自己的努力还是没能挽救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命运。不过,在失望之余冯华心里又感到了一丝欣慰:义勇军将士几个月的浴血战斗总算没有白费,许许多多烈士的鲜血总算没有白流。赔款金额减少了一亿三千万两白银(含3000万两的赎辽费),总算为国家今后的发展多保存了一些元气,也让小日本少获得了一些发展的资金,这已经是自己所能求得的最好结果了。
早在冯华他们到达天津的那天,中日和谈也到了最后的阶段,由于事关重大李鸿章带伤参加了这次谈判。虽有授权签约的谕旨在身,但他仍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力求让日方再有所让步。
谈判从下午三时许开始,双方就最后的条款内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辩解。直至晚上八点,历时五个小时之久,双方才最终达成了此次和谈的初步协议。
多年后,陆奥宗光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追述道:李鸿章自到马关以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费尽唇舌进行辩论。他也许知道我方决意的重要部分不能变动,所以在本日的会谈中,只是在赔款的金额及一些细节问题上斤斤计较而已这可能是出于“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意思。
报纸上刊载的这些条款内容,正是李鸿章经过长达五个多小时交涉,才最终确定下来的最后文本。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大哥的沉稳冷静,但看着相对平静的冯华,李九杲和贺菱等人还是急于想知道大哥对条约的看法。几乎是同时,他们一起问道:“大哥,你是怎么想的啊?”
“我看这已经是李鸿章可以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冯华平静地说出了这个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结论。
“大哥,你怎么还在替李鸿章这个卖国贼说话啊!”李九皋、贺菱儿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