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春雨水好,是个丰年。夏收虽然还没收尾,但是今年产粮应该高于往年。”
“好,李叔和周叔都辛苦了。”丰收放到什么年代都是好事,蕙兰当然高兴。
“正要请姑娘示下,粮食还照旧例处置吗?”李管家郑重请示。
“旧例是什么样?”蕙兰哪里懂这个。
李管家当然知道她不懂,所以耐心给她解释,“老爷当家次年定的例,新粮存放两年,第三年再出仓。若是丰年,照价卖出,若是荒年,酌量赈灾。”
蕙兰琢磨了半天才弄明白,就是把当年的和去年的粮存着,出前年的,保证粮仓里有两年的粮食。
这样也挺好,小麦只要保证储存条件,还是可以存放好几年的。
蕙兰点点头,“那就照旧例吧,只是要注意防潮防火,别大意了。”
李管家挺欣慰,当然是应下了。
然后又说了几句家常,蕙兰就打发李管家和柳芽回去说话了,让他顺便安排一下小丫头们轮休的事。
天热,水果不经放。蕙兰于是让青果下去吩咐管事妈妈,每样水果留下一点,给家里人都尝尝味,其他的趁天还早都送到国公府去。
“留下的给大家都尝尝味,吃个新鲜就好了。”蕙兰没想吃独食,大夏天的,买冰存水果估计比新鲜水果还贵呢。
青果领命去了,蕙兰下了椅子,伸了个懒腰,进了小书房。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蕙兰听了半天,危机感升起来了。
死水怕瓢舀啊,不得行,不能吃老本啊,她得算算每年的收支。
扒拉了几张纸,拿出荷包里的碳条开始算账。
收入:田庄一百多顷,一年卖农产品收入五千两。
铺子五间,一年租金收入一千两。
宅子三间,一年租金收入五百两
加上她的俸禄若干……
支出:下人月例赏赐,一年估计得两千多两。
买种子雇佃农帮工,若干。
日用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