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没有人提出异议,有些武将很赞同王贲的提议。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就照王贲的提议干吧。但是这队人马不派给赵佗,让他们去蜀东,归司马扬节制。”
“秦王,蜀地蛮族是小事情。王翦老将军半年之内突破赵军两道封锁线,如今已经又过了四个月,但是邯郸迟迟没有攻下,现在我国财政吃紧,我建议罢兵与赵国议和,让赵国割地赔款即可。”
治粟内史李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李斯。“廷尉所言差矣。三十万大军在外用命,战场瞬息万变,如今好不容易打到邯郸城下怎能无故撤退。如果这次放过了赵国,他日再进攻赵国势必付出更大的代价。我经管国家钱粮,关中汉中一带物价确实涨幅,国家财政也确实露出疲态,但是我们国家底子雄厚,撑得住。供给前线三十万大军两三年是没有问题的。秦王千万不要相信李斯廷尉的谬论。”
“李由,你说得轻松。如果两三年邯郸还没有攻下呢?到时候倒霉的不就是我们秦国了?一旦进攻邯郸失利,大军撤退困难不说,会搭上秦国两三年的财政,这个责任你负得起么?”
“廷尉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我不懂军事,但是王翦将军久经沙场他现在不撤退一定有他的理由,我相信他的决定。论消耗我们撑得过赵国,何况赵国现在只剩下弹丸之地。”奉常司马文说道。
“我倒是赞同廷尉的看法。”北地郡郡守文征严说道。“我们秦国国力虽强,但本次作战财政消耗巨大,战事如果继续下去我国财政怕是会出现混乱。如果王翦将军最后没有拿下邯郸,终究还是要议和的。我们不如让赵国割地赔款,把军队撤离赵国,等国家财力允许时再寻找机会不迟。现在赵国的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弱了,掀不起什么风浪。”
卫尉章邯反对。“诸位讲得各有道理,但是这一次只怕是廷尉短视了。王翦将军身经百战,什么时候该撤退什么时候该进攻他自有把握。眼下虽然财力吃紧,但是包围邯郸时和刚刚进攻赵国时所消耗的财力物力并没有变化,前线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