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日夜里,在大明史学馆轮值的谈迁一边喝着新购买的雀舌茶,边回想君臣诸人的叙述,他的眼眸开始弥漫开来,写作者一点点消失了,他感觉自己变成了无数的其他人,感受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的思考,一点点进入他人的故事。
话说历史故事,头绪繁多,重在删繁就简,分清主次,很多明朝穿越小说从主角小时候写起,拉拉杂杂,两三百万字,很多内容都是灌水,本书绝非如此。
这故事不妨以京城西山海德茶馆的场景开篇,然后全书几百个平凡或者英雄人物故事终结时,也以他们在海德茶馆的言谈,笑容为结束吧!这和真实人生一回事,我们在他人的议论中诞生,在他人的观察下成长,在他人的帮助或者祸害下度过一天天,然后在他人的议论里死去。
老舍当年写了一个戏剧,茶馆,小小茶馆,可以容纳近百人。出入交往,映射出大清到民国的诸多民生苦难,而西山也有一些茶馆,可以说是陛下和西山商社等人刻意建造的一个民间议论反馈的舞台。
这是西山靠近京城方向的一个茶馆,过去的老板做过很大的生意,因为生性耿直,也不喜钻营,这就限制了他的很多财路。等到他有次商业失败,他过去的相与啊,官也好,同行的商贾或者亲戚也慢慢不和他往来。
一次崇祯微服私访,那时,魏忠贤还没有下台,大概是崇祯即位第二个月,也就是天启七年九月中旬一天。崇祯和他交谈,他显得非常落寞,对这个世道很失望。他问崇祯:小哥,你看着也是一个秀才举人,也读书,还有钱到处游历,你说这大明朝有几个义人?
崇祯道:大概一半总有吧?人们不是说,这天下总是好人居多吗?
茶馆老板:如果真是那样,我也不至于这么落寞,我做过大的生意,也相与举人,翰林,也去拿巡抚家里吃酒。当然,没钱了,自然也就没法往来了。我帮助过很多人,到了后边也没有什么回报。这些经历看恐怕每一代人都是如此吧。这个世界可以变好吗?我看很难。
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