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个重大领域的改革,周王与身边兄弟重臣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就是,要积极推动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传统方国向着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新型邦国方向转型。
夏朝和商朝,王庭直接统治的其实都是自己的本族,而对臣属于王国的四方诸侯大多是承认那些源远流长的当地统治家族的治权。
分封子弟成为新的诸侯,也都是选择无主之地或者是交通枢纽、一方关键所在,派出本族的大队人众落足后建立邑落方国。
他们这么做,有一个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夏族和商族本身就拥有足够众多的人口能够支持分析和迁徙新地。
夏族虽然源出于西土一脉的华夏系,但他们的统治中心却是在东方。
夏王朝的奠基者大禹王其实本来姓姬,出自古老的黄帝后裔“有崇氏”,禹王的父亲是崇伯鲧。姬鲧因为治水不力,被舜帝治罪,先是流放到了徐州的羽山,后来被舜帝派去的祝融诛杀。(备注:上古“有崇氏”的领地在今陕西省渭南大荔一带。)
因为这个“污点”,继续担任治水大任的禹改从了母族“有莘氏”的姓,这才姓了姒。姬发和亲兄弟们的舅舅莘侯,就是古老的“有莘氏”的衣钵继承者。(备注:上古“有莘氏”和商末周初的“莘侯国”在今陕西省合阳境内,古称洽阳。)
大禹王率领万众成功治水,出力和受益最大的是黄河中下游的人们,于是被兖州、青州和冀州的各族拥戴为“夏后禹”,早期的都城是在兖州而非后人讹传的豫州境内。
有穷氏的神箭手首领羿推翻了沉溺游乐的夏王太康,少康中兴后的夏都在青州西部,再到后世夏人才西迁豫州,建立了新的王畿。
夏王族拥有同宗的姒姓十二支的拥戴,除了被夏后启消灭的叛逆“有扈氏”,当然不缺人手。包括被周文王灭掉的姬姓“崇侯国”,其实也是夏后氏的本家,就是从前的“有崇氏”。他们相中了姒姓“有扈氏”被灭后腾空了的领地,便从雍东的渭阳地区西迁到了水环绕、背靠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