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图谋甚大,自然不会被他三言两语就带偏。
李粲此言,不过是一种话术,并非尽然。
他只是为了打破王晞的愿景,再适时的转移话题,用来诱导王晞投降。
但王晞正好顺水推舟,遂故作不知。
“前途?”王晞挑了挑眉,装作颇感兴趣的样子。
从刚见面开始,李粲就在观察王晞的言辞举止,这也是作为使者周旋的必备素养。
现在李粲看到王晞的反应,自感捕捉到了关键信息,进而分析出了相应的心理变化——
看来这位王都尉也是心有所求,并非是什么纯忠之人啊。
李粲对此早有腹稿,当即道:“没错!在下此来,不单是为王府君收取东郡,也是在为都尉开示一条明路。
“王府君亲率大军,不日将抵濮阳城下。而都尉部下兵微将寡,又有何能为?
“无外乎负隅顽抗而已,可都尉若敢相抗,届时这濮阳城内必然玉石俱焚!
“我来时王府君已经允诺,只要都尉能献出濮阳,不但可以继续留任东郡,还可升任折冲校尉!
“之后都尉可别屯一营,只受府君指挥,不受他人节制。
“一应的粮草军资供应,也皆以都尉所部为先。
“除此之外,都尉但有所求,也尽可商量。”
李粲先假模假式的站在王晞的立场上,分析了一遍利弊得失,接着抛出了己方提供的条件。
他这一席话中,既有威逼,又有利诱,极尽挑拨情绪之能。
王晞在心中暗赞:这个李粲虽然是个没名头的路人,但业务能力不错,真不能小觑天下英杰啊。
王晞出身豪强家族,家族中有钱粮、有土地、有人口,唯独没有政治地位。
而没有政治底蕴,也就没有培养、提拔和拉拢人才的主要途径。
所以在王氏家族中,莫说有什么实干能臣,就连眼前的李粲这样的舌辩之士都少。
等王晞解决王肱的军事威胁,坐稳东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