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搔,真是个搔的不能再搔的搔主意。但是他们还是愉快地同意了,还争着抢着要做这个监督者。
朱由校根本就不相信他们,直接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郭旭。
“皇上,这件事虽然告一段落,但是还有一件事迫在眉睫,淮北受灾,可是现在官府赈灾不力,百姓哀鸿遍野,还有地方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如果我们再不作为,可真要逼他们造反啊。”
郭旭的这番话又打了这些大臣一个措手不及,这好好的解决案子呢,怎么转到赈灾上来了。
朱由校看看那些重臣,内阁、户部、工部都把赈灾措施说了,还是以前的老一套,没什么新意,也没起到什么效果。
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半天,也没有一个能实行的办法。
最后跟着朱由校把目光又聚集到郭旭身上,不能你起了头,后面就不管了,收尾还是的你来。
郭旭想到的很多都是后世的赈灾方式,可是还不适合现在的大明朝,最起码是他还没有梳理过的大明朝人心根本就不齐,没有对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皇上,我认为还是命叶向高为钦差正使,沈淮和左光斗为副使,总管赈灾事宜。兵科右给事中杨涟和大宗正护送福王一家入川。”
其他人也觉得可行,毕竟叶向高和沈淮都是先帝下旨召回的,还没有进京,左光斗在京,也是个能做事的官,两个内阁大臣和一个御史,完全可以控制灾情局面。
兵科右给事中杨涟也是得到先帝的赞许,不过这几次议事,内廷好像故意忽略了科道和都察院,其他人也不愿意和这些故意找茬的人打交道,也都故作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