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安置方面,此地共有全无种羌部七千余人,月氏、杂胡,以及羌人其他部落共六千余人。再加上之前三辅一带的三万难民,足以让上郡恢复生机。
他首先把三万牲畜和十万石粮食,赏给胡人各部。让这些跟随他,或者倒戈的胡人知道,未来怎样生活意味着繁荣昌盛,而僭越作乱意味着天诛地灭。
然后在张既的建议下,以桥山黄帝陵东北,刚好过了洛水以后,有一小片平原,适合设立一座城池。
此地被经常路过的商人和时常在此放牧的全无种羌,称作洛川。所以就新设一县,命名洛川县。
此地严格意义来讲是属于左冯翊的最北部地区,也是新西凉军一批哨所、烽火台所在地。所以,这里周边道路完备,与祋祤、粟邑几县间距比较紧密。
洛川县下辖三个乡,分别是西边的黄陵,东边的全无种羌居所,以及继续沿洛水及道路往北的一处山谷。
童远、张既安排五千汉人,与七千余全无种羌主要生活在这地域广阔的洛川县。
相信在温和引导之下,全无种羌部也会逐步汉化融合。而汉人也可以学习他们放牧、骑乘的技术,填补他们战场上的职能。
接下来,又从郃阳、衙县、粟邑、频阳等地,调来军屯一万,民屯一万,进驻光复的高奴、雕阴、定阳、肤施四县。
他们全都提升职级,统领之前的三万难民,在后世陕北这边土地上,推动农牧结合模式的发展。
至于一些负伤的军卒,和年岁偏大的一些人,则分给他们五十至一百五十亩土地,安排在最南端的漆垣县。
这样也有一片实行小农、庄园经济的区域作为补充,可以形成一条良性的社会流通渠道。
这样,上郡也形成以屯田制为主,配合上胡人部落、汉人豪强和小农经济等多种构成。
具体运作上,张既、苏则建议种植抗旱能力较强的粟,各屯都饲养一定规模的畜群,因地制宜种植果树和可用于开发的树木。
童远对此深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