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
斟酌了语句,李怀光道明了来意:
“因阁下先前在县试中引动天象,疑似凝聚阴神真种,故此,怀光秉承道院之意,前来求证此事。”
“此事若确凿无误,上报道院,朝廷之后,将授予同进士功名,不必再下场参考。”
科举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筛选天下修道种子,为朝廷、道脉补充新血,才是目的。
是以,只要能汇聚真种,就可授予功名,同进士出身。
地位上,相当于三榜同进士,较之二榜进士,与一榜三甲略低一筹。
有了相应力量,就必须有相应待遇。
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一个道法显圣的世界。
身有道法,自然不可能再贫寒。
哪怕好吃懒做,就凭那身道法,朝廷和道脉出于安抚,也会给予最低限度的给养。
若是不然,就别怪别人依仗道术横行不法了!
这种制度,也不是先前就有,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一点点雕琢而来。
本朝开国初期,就不曾有这种完善的制度。
随后屡屡有散修依仗神通法力,行不法之事。
为遏制散修,不得不推出道脉制度。
笼络散修之中修为高深之辈,为其划分道场,传下道统,组建大大小小的道脉。
再联合道脉,推行法禁,禁止无功名之人私自修法,以遏制散修数目。
朝廷招募道官,培养好似技工一般的术士,充实官署、军队,以镇压各地不法散修。
然而道官数目有限,而天下修法之人众多,缺额有限而候补太多。
即便是童生,每一县内三年也有二十名。
二十名童生,能修法有小成者,不过三分之一。
其中能筑基者,又是三分之一。
筑基之后,能获取后续法诀,包括大不限于继续科举、投靠道脉、家传道法等等,能修至法师者,十不存一。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