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他就是个死脑筋,咱俩进屋说会话。”
杜小娥全程看热闹。
晚饭,王翠兰没有留下,而是心情低落的回去了,这免不了又是惹来杜王氏的一顿埋怨,说儿子不通情达理,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是是是,杜大河不停地低头服着软认着错,但就是不改口放小舅子一马。
饭后,杜王氏又泡来茶水喝,娘俩道出了心中最大的疑问;他什么时候会写字甚至还会写诗词了?为什么还有了这么多的钱?
杜大河能说会道,自然又是一通胡编乱造,把两个人哄得一愣一愣的。
会写字是在县城跟一个教书先生学的,至于诗词这也是那位先生做的,自己只是感觉不错就背了下来,刚巧就用了出来。
至于钱就更好办了,直接推给了上峰说是用来练兵的。
杜王氏这才放心下来直夸儿子有本事,杜小娥在一旁也为自己的哥哥高兴不已。
三人又聊了一会,便各自回房了。
次日,杜大河早早就从床上爬起,复制一百多红缨帽与号服还有牛尾配刀,又借了昨天那辆驴车,便赶往小王村野庙。
此时的寺庙虽然看着还是有些破旧,但比以前已经好上很多了,最起码能住人了,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军营了,是他事业起点的地方。
杜大河感慨了一番,又在里里外外转了转,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王德发此人虽然圆滑了一点,但办事还是让人很省心的。
寺院中一应生活物资应有尽有,杜大河看着都有些心动了,这王德发是个人才啊,居然能考虑道方方面面,绝对是天生搞后勤的大才啊,在这乡野当个里正实在是屈才了。
就在杜大河到处逛的时候,刘永泰准时带着人来到了营地,包括秀才王文伦,共人。
王文伦是愿赌服输,但却心不甘情不愿,他有大好前程如何能甘心当一个大头兵。
杜大河让刘永泰给壮丁们整队点名。
要是在平时,让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壮丁,整队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