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多远,大概师傅们自己都有点门道,这样最省事,买家也不容易出什么疑惑。
但面前这个,明显长得完全不像。
这个泥像比起其他的更加瘦削,身材单薄,但是风骨却又完美展现了出来。
要不是因为没有养护,逐渐地变成了现在这样子,凭着这么多年的修缮,它说不定还是件文物。
但它就算这样,如果能证明的话,确实也是件文物。
可张启有个想法。
他当时让吴家的人还准备了手抄本。
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放到同一个地方的。
那么。
有没有可能,在触手可及的泥像里,就躺着一本他想要的《青囊书》呢?
他也不敢打碎。小心翼翼地放倒了泥像。
能看出之前其实也多次搬运过,下面底座已经有了很大的磨损痕迹。
张启自己一狠心,把底座直接往旁边一撞。
泥石碎裂的声音在这空旷的地方相当明显。
整个底座掉在一边,碎裂的底座露出了一个边角。
张启一下子就意识到了什么,大笑了起来。
得来全不费工夫。
甚至泥像都能保存下来。
他们竟然把《青囊书》的存放盒放进了底座里。
怪不得刚才就觉得底座厚实得过分,他还以为是因为多次修缮为了稳固底座才这么厚的。
也不小心忽略的不太对的重量。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
《青囊书》!
果然是它!
张启的脸上直接带上了巨大的笑容。
他把书放回盒子里,然后放到自己带来的袋子中。
这种东西,理论上应该要直接上交国家!
但。
抱歉了,以后他一定会为国家拿回更多的东西。
但如果为了做到这件事,《青囊书》对他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虽然他没想过私吞,更不是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