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人两裒,舞形,与工同意。
”从字面来看,巫的本职工作就是充当人类和神明之间的沟通媒介,
就像是欧洲中世纪的教黄一样,拥有着能够解析神明旨意的能力。
所以巫术在古代就显得异常的玄妙,不仅能治病还能传达神的旨意和预言,少数民族当中的女巫一般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实不止苗族当中有女巫的存在,傣族、鄂伦春族、壮族、黎族等都有,只不过叫法不同,比如鄂伦春族当中的女巫就被称为“萨满”。
蛊相较于巫而言,出现的时间就稍晚一些,其本意指的是将诸多毒虫放在一个器皿当中使其互相残杀吞食,存活下来的“最强毒虫”才能被叫做“蛊”。而大家认知当中的“蛊物毒人”,也就指的是使用蛊虫毒害别人的行为,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蛊物是放置在食物当中的,其毒性确实非常恐怖。
民国《贵州通志·土民志》 当中是这样描述蛊的:
蛊有蛇蛊、蜥蜴蛊、蜈蚣蛊、 金蚕盔。种类不一,持以中人,无不立死。
可见,蛊物毒人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杀人于无形之中的手段。而湘西地区在古时,经济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因地理环境的原因与外界的交流也比较少,所以保持着相对“迷信的思想”,看待一些问题时并不全面。
湘西地区的气候是异常湿热的,这种环境很适合毒虫蛇蚁生长,人们在当地活动时经常会感染一些寄生虫病。一些病在现代医学治疗下可以快速痊愈,在那时却成为了当地人跨不过的一道“生死门槛”。因此,大家会将这些寄生虫病和其他一些无法解释病因的疾病,都归责于“放蛊毒人”所致,苗蛊巫术也就在这种情况下被传的愈加神秘玄妙。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送客春游岭南十二运》当中也有描写“需防怀中蛊,莫受囊中珍”,指出岭南有着放蛊的习俗。这时巫蛊之术还只是神秘,并未到“加害于人,置人于死地”的境界,但是随着明清时期,移居去往西南地区的汉人和苗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