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都是给穷苦人家准备的。
穷苦人家的老百姓大部分连棺材都买不起的,更别提那种上了漆的高质量棺木,他们是承担不了的。
除此外,棺木的取材也是如此,一般富贵人家都会定制楠木棺材,
而金丝楠木则是棺材中最贵的一种,穷苦人家都是选用最便宜的木材,大多是柏木。
部分棺材上会刻有字体“寿”或者是“福”,字样的不同通常用来区分男女,
男性会在棺材上刻有“寿”字,女性则会刻有“福”字。
当然,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习俗,并不是统一的思想观念,
有的地区还会将福寿两个字都刻在棺木上,以示福寿双全。
在结构上呢,棺材是由4个部分构成的,分别是“盖”、“底”、“墙”,以及“回”,
根据字面意义来看,是比较好理解的。
“盖”就是指的棺材的盖板,“底”则是棺材的底板,
而“墙”则是棺材左右两边较长的木板,最后这个“回”,即是指得头和脚两边对应的木板。
在这4部分结构中,“回”有着不同的意义,其本身象征着“门”,即是亡灵通往人间的渠道,
故去之人是以此为渠道返回家中看望亲人的。
棺木的结构从古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包括一一头高一头矮,一头大一头小,这都是有原因和说法的。
一头大一头小,是因为棺木在取材时通常选用的是一整根木头,
无论是柏木还是松木,其整根的形状,就是一头大一头小,即根粗干细。
再有就是,人的肩膀通常是要比双腿更宽一些的,一头大一头小则是考虑到了尸身头重脚轻而做的设计。
最早时,百姓在定制棺材时,手法是比较粗糙的,没有所谓的“盖”与“底”,
也就是拿一整根树干然后将芯掏空,最后将尸身放进去。
树的根部是粗的,人的上身也是最宽的,将尸身从粗的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