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这个水下通讯的巨大难题,当项目组上报到了杜克手里后,杜克也感觉有些束手无策。
在水底最常用的长距离水声通信技术,虽然传播的距离也可以达到数十公里,但是水声通信采用的是模拟声波信号,而海洋中的波浪、鱼类、舰船等都在无时无刻地产生各种声波噪声,这就使海洋中的声场极为混乱,因此声波在海水中传递时干扰因素远比在空气传播中复杂得多。
同时,声波在水里传播能量的衰减也比空气中的电磁波传播快得多,这就导致水声通信带宽窄、可适用的载波频率低、传输时延大,导致整个传输系统效率非常低,往往在水底下接收到的信号都是模糊不清的,对于信号接收器的接收解码处理来说,要确保准确的通讯极为困难。
但是现在这种通讯技术原理来说,杜克也基本上没有短期突破的可能性,在克里的知识库中也没有这方面的独特技术可以让水下通讯变得方便快捷。杜克能做的是也就是局部的增强,比如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和新的高速运算芯片组成的高效信号处理器,可以在接收处理端大幅度改善水声通讯的误码率,一定程度上增强潜艇在水下通信的能力。
但是这些都只是局部提升,还是完全无法满足战区联合作战系统的大数据量交换。
“目前,解决潜艇下潜时候高速通讯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拖曳式浮标天线,即将高速通讯的设备浮现到海面上,通过细长的线缆实现潜艇同基地、舰队或飞机等远程直接通信,除此之外,只要潜艇下潜超过200米,就算采用vlf超长波通讯,潜艇也只能单方面接收极其有限的信息。”来自海军潜艇学院的潜艇通信技术研究专家于德明教授,作为潜龙计划总体组专家,为杜克介绍道。
“在我们国家现役的潜艇中,现在装备最广泛的就是t-hu80浮标天线,能够让潜艇在下潜200米的时候,以8到10节的潜航速度下使用,具备15瓦的功率通过hf和uhf频段的6个预置信道与外部的基地、舰队或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