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也是过的这样的生活,所以并不陌生。而且,或许是后世不常见的缘故,所以魏广德对这样的生活其实还蛮有好感的。他知道这样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其实主食不缺,衣服也是自己做,虽然粗糙一些不如棉布穿在身上舒服,但确实没有什么购买的需要。唯一必须花钱买的,也就是盐巴这东西。不过大明的盐政,也是一言难尽。别说穷苦百姓,就是他家那样的百户家庭,吃盐其实也挺费钱的。这也是明清时期为什么大商人多是大盐商的原因,仗着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又是垄断经营的产业,肆意加价剥削百姓。魏广德早就有心好好整治一下这些人,不过他们的关系更加盘根错节,非常难以应付。其实,大明只要清理了盐政上的蛀虫,以大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不遭遇明末那样连年大旱,朝廷因为财政窘迫无力赈灾,其实根本就乱不起来。可魏广德既然有了收商税的念头,又成功进行尝试,完善经验,真遭遇那样的大灾大难,通过对国内,主要是针对江南征收商税去赈济北方灾民,想来也是能缓解一些的。何况,大明现在还把触手伸进南洋,到时候在南洋大肆采购粮食救援北方灾区,也就不存在大规模暴乱的可能了。小农经济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不把百姓逼急了,谁会造反。魏广德说出的理由,张居正和吕调阳等人自然明白。普通百姓自然不会买那些做工精巧的西洋玩意儿,也只有地方上的富户,还有就是官绅勋贵才会有兴趣。而他们,也不会差那么点银子。所以,加月港的税,只要能保证夷人接受,貌似还只能就没什么问题。正如魏广德所说,大明对外出口的商品就在那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他们根本就没得选。除非,你不买大明的东西。而放眼周边,除了大明能提供这些商品,还有谁能有“另外,我还觉得可以考虑让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这三处市舶司从今年起,不断压缩朝贡贸易。说起来朝廷让他们管理藩国朝贡,但是看看他们每年的收益,我之前查看过,广州市舶司收税最多的一年也不过四万两银子。三处年入不过十万两,如此低效要来何用”魏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