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打铁,原本在崇祯十年就出过的《天工开物》直接被朱标搬了过来,没有直接用书的形式出版,而是在大明朝第一份报纸《大明报》上开始连载。
同时《大明报》上还会刊登各地方的奇闻异事,朝堂上颁步的新政令,军队的捷报也会第一时间刊登。
起初只在应天府附近贩卖,可汉族不愧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只要有一点商机,都会促使他近步。
很快,《大明报》一经出版,就火遍了大明朝。
虽然各地都会延迟几天,但依然销量不错。
还好,《大明报》不是日报,暂时是采取半月刊的形式。
最近整个应天府街头巷尾都有人拿着《大明报》在高声朗读,那是朱标发布的税制改革措施和征兵公告。
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再配上标点符号,这让这些只要上过一段私塾的人都能读得出来,而且读报的人可都是有工资的,一个月二两银子,完全够一大家子生活的,所以就算风吹日晒,这份高薪的工作仍然受人追捧。
“月初七,我大明北伐军在徐达元帅指挥下,已光复河南、山东两府,不日即将攻打京师。”
王立才今年已三十岁,金陵本地人,原本家境还可以,自小家中就请了先生教他读书认字,可作为汉人,在北元就是三等公民。
一次意外,王立才的父亲得罪了一位蒙人,结果原本还算殷实的家,直接破落,老父也受不了打击,故去。
等到红巾军攻打金陵时,对于蒙人恨之入骨的王立才,没少做带路党,也是有此功劳才能捞到这读报的差使。
“好!”
“太好了!”
听到王立才所读,周遭的百姓轰然叫好。
现在整个金陵城算是整个华厦大地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物资丰富,百姓富足。
原本只要有口粗粮就能满足的金陵人,现在的饭桌上可是隔三差五都会有各种肉食出现,而在上着免费的皇家学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