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的辛劳,才算是‘足够’呢?
是自我感觉的?还是有个规范标准量化而出的?
这是个很感性,很唯心的问题了。
周宁其实也知道,从某个角度讲,这就是个不求真相,但求心安的事情。
跟那些没干好事、回头求神拜菩萨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乃至社会公德的影响,导致过不了心中的坎儿,真要是生长在地狱般的环境中,又或彻底黑化,也就不会有这类问题了。
心若安然,基本的自信就来了,做一些事,也就觉得不是在浪,而是理应如此的尝试。
这无疑是一种很主观的认知,至于是不是真的在浪,难有定论。
毕竟评判的标准都无法统一,而顶多是个概略,这个概略也不过是以往经验的套用,具体是否真的适合当前,谁也说不太好。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和事也是如此,看似是一类,若计较细节,差异就可能很大,谁敢说套用固有经验就一定准确?…
周宁觉得,人工智能不如人的一个重要点,就在于这一块儿。
跟人比起来,人工智能太较真了,看待和处理问题比较死板,缺乏灵性。
然后他发现,机魂和湮灭虫,都有这种缺陷。
总算凡事都具备两面性,对于产业工人而言,较真大多数时候代表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在这等工作态度的支持下,铁矿被挖尽了,这到不算什么,煤矿也被挖尽,这便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毕竟相比于铁,煤的储量要大了许多,能在短时间内被挖尽,就很玄幻。
更玄幻的是,不但挖尽了,还消化了。
热能不能转化为电能和机械能,还被湮灭系的生物技术,转化成肉菌,
而这种胖乎乎的、宛如放大版的杏鲍菇、只是颜色有些诡异的肉庄稼,成为湮灭虫食物链的根基。
周宁还尝过其味道,有些类似虾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