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杨芳和武隆阿几员宿将的带领下,两个月后便即抵达伊犁,准备反攻张格尔。从张格尔在南疆得以立足,到清军大举赴援,一共只过了几个月时间,张格尔也无力在四城站稳脚跟,清廷这次拥兵,尚属及时。
南疆之地,张格尔眼看四城已经沦为己有,一时也是野心勃勃,甚至对清朝产生了误判,认为清廷不会派大军驰援新疆。是以此后张格尔不仅没有有效安抚四城,反而调兵北上,试图攻打阿克苏。而清廷驻军在得到道光上谕之后,也开始严守阿克苏、库车、伊犁等地,张格尔一时无法得手。到了冬天,杨遇春大军已经抵达阿克苏,在阿克苏以西的柯尔坪与张格尔所部展开激战,不知清廷内地援军大举西进的张格尔所部,骄兵轻进,最后被杨遇春一战击溃。眼看张格尔前军败退,杨遇春一鼓作气向西进兵,很快又在洋阿尔巴特、沙布都尔、阿瓦巴特等地击溃张格尔麾下部队,一路直逼喀什噶尔。张格尔眼看形势不妙,当即强行驱赶喀什噶尔所有百姓充军,甚至不少老弱妇孺都被拉上了战场,凭借这种极限动员,在长龄大军赶到前线之际,张格尔已经在喀什噶尔城外排出了十万大军。
听闻张格尔已经“拥兵十万”,长龄和杨遇春虽然也料到其中或有乌合之众,但此时二路援军尚未尽数入疆,喀什噶尔前线主力不足两万,是以二将不敢轻动,只是先行安营扎寨,派出哨骑打探情报。好在这时道光也命令那彦成作为钦差大臣,率领先行集结的部分吉林马队抵达前线,并告知那彦成,一旦击败张格尔,就留在南疆善后。有了那彦成部分骑兵作为援军,长龄和杨遇春方才计议起决战之事。
“那大人,您来的正是时候,您看,这条河当地人称为浑河,张逆这几日,一直在河对岸集结部众,尚未立下营垒。若是我军两日内发起进攻,我和长中堂居中突进,杨芳和武隆阿各自领兵一路,从侧翼包抄,即便张逆人多,我军依然有胜算。”这时清军大营之前,长龄、杨遇春、杨芳、武隆阿众将毕至,与那彦成一道商议进军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