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瞻真思考着,车外响起陈伯的声音,将陈瞻拉回现实:“公子,邺城快要到了,等会您是直接去见裴刺史吗?”
“嗯,准备好文书名刺,如今事情紧急,想必裴刺史也不会在意那些虚礼,今天应该就能见到。”
在这个时代投递名刺,拜访尊者/长者有一整套成熟的交往拜访礼仪规范,持文刺上门求见,至少也要提前三天预约才算不失礼。
当然眼前这件事算是“紧急军情”可以插队,想来裴刺史也急着来和他“对口供”,想赶快给洛阳汇报,把这件事抢先定性,以防拖得太久被政敌“恶人先告状”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陈瞻在投了名刺没多久就被接见了。
裴济十分和气,相貌清瘦,面容儒雅,看上去倒是一脸正气,仿佛一位谦谦君子,忠厚长者,和之前表文里展现出的老奸巨猾有些对不上号,真是人不可貌相。
陈瞻见面先行了礼,随后裴刺史续了亲戚关系,然后就到了肉戏,两人开始互相试探对口供。
裴济笑得很亲切,仿佛真的是一个欣慰于后辈初长成的叔父:“明远贤侄,当年我与你父曾于洛阳一晤,言贤侄有良平之才,然人皆不解其意,如今贤侄以少胜多,击退刘猛,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你父见了定是欣慰的,谁知陈兄竟然……唉……”
裴济一开口就以“贤侄”而非官位称呼陈瞻,摆明了是要拉关系,不是官场上的公事公办。之后又讲了一个自己慧眼识珠,发掘陈瞻的故事。
所以尽管陈瞻确信这事并没有发生,但是他必须认下。
这种事儿只能说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刚好一拍即合。
裴济给自己刷了识人的美名,又可以借陈瞻首先抗击反贼减轻自己讨贼不利的罪责。
陈瞻获得了快速上升的途径,直接升到六百石,不用在底层磋磨。
而且既然裴济提到了自己死了的父亲,他陈瞻作为一个孝子。自然是要做出一些姿态来,于是陈瞻避席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