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部队已经失去了速度优势,崎岖的地形中,坦克、机械化部队的速度比步兵快不了多少,甚至比步兵还要慢,因为有些地方坦克根本走不了,需要停下来等待工兵进行修整之后才能继续前进,这严重影响了部队的进攻速度,装甲部队从每天前进两百多公里锐减到每天不过五六十公里!
尽管如此,在朱正刚的带领下,西路军还是在随后三天连取民和、东都、海东等县,再往前走,就要撞上一条马家军精心构筑的防线——小峡防线了!
小峡是西宁的东大门,退到西宁的马步芳等人,依靠海拔两千多米的小峡一带险要地形修建起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以阻挡独立师西进,朱正刚并没有冒然冲击这条防线,命西路军主力好整以暇的停在了小峡前和敌军对峙,同时派出一个营经小道攻取湟中县,切断马家军南逃之路。
月三日,经过了近二十天的坚苦行军,宁志远亲自带领的援兵终于赶到了小峡前线。
小峡,距西宁城东十五公里,平时这里是连接东西的纽扣和避暑胜地,战时,既化身一座险要关隘,前清名将左宗棠在《西宁小峡河新筑南北两关记》便描绘了小峡之险——西宁城东,悬崖陡壁,对立千仞,湟水中流,霆惊箭激,山径狭隘,车不双轮,马不并辔。
这里所说的南北两关既湟水以南的武定关和湟水以北的德安关,二关以湟水为界,一南一北互为犄角,保卫着西宁的东大门,不取此二关,则无法前进半步!
别看聚集于小峡以西的部队达到了十四个营,但是其中步兵营只有五个、装甲营两个,其他都是支援、警卫、后勤士兵,论野战部队数量,仅仅只有马家军的三分之一而已,压力可想而知!
临时指挥部中,宁志远召集各营长商讨攻克小峡的战法,塞克特与名第三帝国军官也列席会议,说起这几位第三帝国军官,自从出发后宁志远就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一问塞克特才知道,他们拿着他开的通行证跑到了下面的连队之中去考察去了,这里面又有五个人史上到了装甲第四营,两个坦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