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煐开玩笑,朱元璋没在意,顺口纠正道:“先来后到,那是你说的,不是咱说的。”
朱雄煐顽皮做了个鬼脸,
想在朱元璋这占口头便宜,弄个尚方宝剑都不容易。
朱元璋白了朱雄煐一眼,继续翻看着名录。
名录上很详细,淮西勋贵各家的后辈,还有这些年大明各卫所的青年寒门将领,有人资料很详细,而有人很简略。
若有所思的回头看看朱雄煐旁边的盛庸、平安和铁铉。
一看就是军中悍勇之将。
“这就是乖孙炫耀的武英军兵器谱么?三年前,咱和乖孙赌气没看,没想到直到今天,咱才在这看见它?”
“兵器谱排名第一,徐辉祖。”
“兵器谱排名第二,蓝斌。”
“兵器谱排名第三,王德。”
......
“兵器谱排名第九,徐增寿。”
每个排名人物,都有不少描述。
但这些材料,在朱元璋看来,部分并不准确,字里行尽显朱雄煐三年前的稚嫩,就好比徐增寿,尽是他少年糊涂之事。
三年!
三年!
饶有兴致的看到名录的封皮,朱元璋终于皱起了眉毛。
封皮上有着付印时间,赫然是:
洪武十年。
这是三年前武英军刚成立后不久编纂的。
朱元璋认为自己很懂朱雄煐,理应了如指掌。
也就没有太在意,不过是朱雄煐有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即可。
没想到,
锦衣卫在朱雄煐这吃了大亏。
蒋瓛在武英军成立后,按照规制安插人手,碰了一鼻子灰。
朱元璋嫌弃的看着蒋瓛,又看看纪纲。
朱元璋虽然不确定,但他闻到了纪纲的味道。
和蒋瓛很像。
而此刻蒋瓛和纪纲,历史上的两代锦衣卫最高头目,表面上都是恭敬的垂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