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恒星中百分之,那么现在银河系大概还剩下百分之也就是颗恒星。
然后,我们要面对的是最大的难题,一个行星怎样在自然活动中诞生生命并保存下来进化?我不知道,也没人知道第一段A,第一个细胞是怎样的巧合才诞生的,这里请让我不那么科学的给出一个亿分之一的比例,毕竟这是没人验证过的实验,当然很可能有偏差。
不过这样有个好处,和我们赛跑的星球从恐怖的数字减少到了现在的4万颗
然后,感谢我们的幸运地球引力不大,使较轻的元素气态单质的氢和氦能够容易地脱离地球引力而逃逸到太空中,只留下结合态的氢,惰性的氦则留不下来。这使得地球上的重元素(天文学上,把除氢和氦以外的元素统称为重元素)比例高于气态星球(恒星和大质量行星)。而如果把宇宙中各元素中氢和氦去除掉,只考虑重元素的话,地球上重元素的丰度与宇宙中几乎相同,同样是元素越重(原子序数越大),丰度越低;元素越轻,丰度越高。
宇宙中的重元素完全产生于恒星中的核聚变反应。各种元素由于原子核结构不同,虽然大体上保持了“元素越轻,丰度越高;元素越重,丰度越低”的规律,但它们在恒星中产生的量和实际丰度(宇宙中保留下来的量)并不与原子序数成严格的线性比。也因此,在宇宙中,锂、铍、硼等较轻的重元素少,而氧、碳、硫及轻金属元素较多,在地球上同样如此。
由于铁及其附近(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元素的原子核极其稳定,所以在重金属元素中,铁、镍等元素相对丰富,比它们稍轻或更重的元素丰度都低,且越重的元素,丰度越低。(当然,其他行星甚至是气态行星也可能形成生命,不过我们这是赛跑比赛,就把他们往后面放放)
因此,综合考虑宇宙中各种元素的丰度和地球独特的性质,地球上各种元素的丰度值是非常合理的。
这样,我们的地球大概又能从绝大部分的行星中脱颖而出,这个比例不太可能少于百分之一,那么还剩下4万颗行